2012年成功申报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法学”,2013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2018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学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三个校级科研机构“法学研究所”“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治理体系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科研平台“江西省法治乡村建设研究中心”(江西省教育厅、司法厅2019年8月设立)、“江西省红色立法研究中心”(江西省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2020年7月设立),一个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司法厅、江西省普法办2020年11月设立)。学校还是江西省法学会苏区法制文物研究会的会长单位。
学科方向与特色:
1.私法与法律文化:本方向教师团队坚持服务社会问题导向意识,以彰显中国文化自信为主线构建私法教研活动,有效回应实际问题、时代要求,近年来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夫妻财产法律制度安排的伦理维度》《互联网时代法官职业伦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亲属立法的伦理限度研究》、省社科基金项目《“法律与文学运动”范式下的江西民间故事研究》《亲属法人性秩序的解构与立法建构研究》《法律教育中的社会性别问题研究》、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去算法歧视的法理基础与规范展开研究》《赣闽粤客家家族司法》等二十余项课题;坚持“双师双能”队伍建设,与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紧密联系,已完成横向委托课题十余项。红色立法研究中心在苏区法制文化研究领域的纵向课题、横向课题、智库成果、地方立法项目、论著出版等方面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2.公法与社会治理:本方向教师团队以基层治理法治化为核心要素,以服务地方政府法治建设为方向,近年来获立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公平与自由: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生教育选择权实现问题的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自然资源开采利用中的农村环境冲突发生机理与环境正义实现机制研究》、省社科基金项目《治理法治化视阈下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研究》《嬗变与重构:法治乡村构建的可需求性与路径研究——基于江西农村地区的实证调研》《中央苏区反腐监察制度研究》、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家庭教育立法研究——以8省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为样本》等二十余项课题。法治乡村建设研究中心已形成了多视角、多层面、复合型的乡村社会治理研究格局,在特色方向上逐渐形成了开放、有序、富有活力的研究态势社会服务效果。
3.国际法与涉外法治:本方向教师团队回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实践需求,运用涉外法律知识和技能参与涉外法律事务,支撑中国自贸区、自由贸易港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跨境河流跨区域垮流域调水工程的国际法问题研究》、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项目《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路径与法治保障研究》《数字经济协定的新加坡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内矿物资源开发规章草案〉环境治理规则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RCEP背景下我国国际投资规则的完善路径研究》等十余项课题,在边界与领土法、国际海洋法、国际经济法、中国自贸区、“一带一路”等方面研究有所建树。